关键词:现货比特币 ETF、IBIT、FBTC、GBTC、比特币资产净流入、ETF 费率比较
自今年 1 月初首批现货比特币 ETF 开售以来,加密世界迎来了一场“无声的锦标赛”。不仅规模直观,而且成败早已在费率、渠道、流动性三条跑道上提前画线。本文用数据复盘“胜者”与“败者”,解读为何同一标的表现接近,却出现冰火两重天的资金流动。
一、为什么主力都是金融巨头?
- 资金门槛:比特币托管、流动性做市、衍生品对冲,这些底层能力需要数十亿美元级别的风投资本与技术栈。
- 渠道优势:BlackRock 的 iShares 与 Fidelity 拥有全美广度最深的理财师平台与 401(k) 托管通道,“每个人几乎都在用”。
- 品牌信任:在面对合规、税务与黑天鹅事件时,投资者天然倾向选择“不会跑路的巨头”。
正因如此,短短三个多月,这两家合计吸走 80% 的现货比特币 ETF净流入,总额接近 100 亿元人民币。
二、吸金榜:IBIT 与 FBTC 的闪电战
| 产品 | 总流入 | 当前规模 | 经调整后费率 |
|---|---|---|---|
| IBIT | 156 亿美元 | 165 亿美元 | 0.12%(限时折扣) |
| FBTC | 82 亿美元 | 92 亿美元 | 6 个月 0% 费率后,涨至 0.25% |
数据来源:Morningstar Direct,截至 2024-04-30。所有基金近三个月收益均在 28% 左右,性能无差别,渠道定胜负。
👉 揭秘主力为何能把费率打到地板,还能持续盈利?一文看懂费率隐藏逻辑
三、败部战:GBTC 惨遭“失血”17 亿美元
曾是场内唯一“正牌”比特币信托的 GBTC,此番转换为 ETF 后却遭遇持续赎回:
- 费用劣势:前期 2%,后期降至 1.5%,仍是同行的 6~8 倍。
- 资本利得锁定:持有人若赎回转投低费率 ETF,将触发应税事件,却挡不住 “长期成本”焦虑。
- 竞争激烈:新 ETF 直接将费率打到 0.19% 甚至 0%,形成“倒挂碾压”。
两轮费率战下来,GBTC 资产自 272 亿美元腰砍至 176 亿美元。
四、拆解费用杀招:零费率不等于“做慈善”
发行人们纷纷采用 “限时零费率”“阶梯折扣” 的组合拳:
- IBIT 前 12 个月 0.12%,第 13 个月起 0.25%。
- FBTC 6 个月内 0%,随后升至 0.25%。
- BITB 前 10 亿美元规模终身 0.00%,超出部分 0.20%。
看似免费,实际上:
- 管理费延后收取,以“拉满规模”先占领市场;
- 赎回、转换、产生价差时赚取隐形成本。
把零费率想成“社交裂变礼包”,这也是金融巨头敢大张旗鼓的原因。
五、长尾玩家:ARKB、BITB 靠什么分走蛋糕?
虽然体量仅为巨头的十分之一,但长尾玩家用“极致让利”+“草根流量”争取到“长尾期限”:
- ARKB 主打 0.21% 固定费率+“木头姐 Cathie”的品牌光环;
- BITB 承诺前 10 亿美元终身免费,吸引大量个人 KOC 科普视频二次传播。
然而,真正决定生死的还有券商上架渠道。若渠道缺席,让利再大亦无法穿透零售端。
常见问题 FAQ
1. 现货比特币 ETF 和期货比特币 ETF 有什么根本区别?
现货 ETF 直接持有比特币,追踪误差更小;期货 ETF 通过滚动期货合约暴露价格,可能因升贴水带来额外成本。
2. 为什么同涨 28%,流水差距却这么大?
规模差异源于发行方渠道与费率,而非资产走势。投资者更看重持有成本与流动性。
3. GBTC 还会被继续赎回吗?
只要费率居高不下,赎回压力就存在;但要警惕递延税成本,大额机构可能分批换仓而非一次性撤离。
4. 散户如何挑选现货比特币 ETF?
比较:1)长期费率;2)折溢价幅度;3)券商是否免佣;4)超跌反弹时交易深度。
5. 比特币价格狂跌,ETF 会不会爆仓?
不会。ETF 为被动持有现货,无杠杆,即便币价腰斩,基金净值虽缩水但不会触发强制平仓。
展望:下一波争夺战事如何打?
- 费率战会长期存在:巨头们预留了进一步下压费用的空间,预测将分成“0~10 bps 区间”的极限争夺。
- 税务优化工具:或将出现“Umbrella Share Class”结构,内部置换资产免资本利得税,锁定大资金。
- 衍生品喂价:随着 CME 比特币期权扩容,ETF 发行方可通过波动率做市补贴费率,形成“负费用”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