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谁在推动全球最大加密货币的“去中心化储备潮”?答案逐渐清晰:上市公司正以每月数万枚的速度把比特币搬上资产负债表,涨幅连续第三个季度领先交易所交易基金(ETF)。
央行节奏?不,是企业节奏
过去十二周,比特币增持的画风被上市公司彻底改写。最直观的数据来自比特币国库:
- 上市公司:2025 年第二季度购入约 131,000 枚 BTC,增幅 18%
- ETF:同期仅吸入 111,000 枚,增幅 8%
这不仅是一场数字游戏,而是 比特币机构化 浪潮中的转折点:对企业来说,比特币已经不仅是价格涨跌的筹码,而是一种能为股东锁定未来的“战略现金流”。
为何企业与ETF步调不同?
| ETF 投资人想的是 | 上市公司想的是 |
|---|---|
| 波段收益、快进快出 | 长期储备、稀释法币风险 |
| 依赖二级市场流动性 | 一键增发可转债、配股或可转债募得现金后在链上托管 |
| 被动复制现货指数 | 主动管理 比特币储备 与经营现金流,形成双重增长 |
四月市场因关税新闻闪崩时,多数 ETF 出现净流出,而上市公司却趁机加仓,幅度差距达 4% vs 2%。
监管催化:美国“比特币储备”概念放大囤币动机
特朗普政府二季度接连放出利好:
- 官方研究设立 美国比特币储备基金,政府向市场供应产生“踏空”预期
- 企业获批将数字资产纳入 补充资本缓冲,等于扩大了企业资产负债表上限
- SEC 更新指引,大型企业在财报中用 公允价值计量比特币,避免摊销减值心痛
结果:相比 ETF 的“散户/机构买卖盘”估值,上市公司直接将 比特币 变成增持股票的催化剂,甚至有人喊出“企业估值=业务估值+比特币市值”。
不只 MicroStrategy:各家公司的“囤币路线图”
MicroStrategy:领跑者
- 持仓 597,000 BTC,市值 380 亿美元
- 发行 0% 息可转债,实现0现金流支出的增长闭环
Mara Holdings:矿业资本入局
- 以 2 万枚出头跃升至 5 万枚,矿工直接卖币变成囤币,反映 比特币挖矿 现金流加深
新秀名单:
- GameStop:二季度通过董事会决议,把 数字资产 列入多元化储备
- ProCap:SPAC 上市前夕锁定 1 万枚 BTC,提前给 IPO 定价套多头
| 投资者机会 | 亮点 |
|---|---|
| 大盘股 | 高流动性、机构容纳度高 |
| 小盘股 | 比特币杠杆 更大,市值/储量倍数放大,赔率诱人 |
未来会稀释吗?专家的冷思考
Swan Bitcoin 投资总监 Ben Werkman 直言:“MicroStrategy 的规模已无法复制,它的信用利差就是护城河。”
Ecoinometrics 研究总监 Nick Marie 则提醒:“当企业囤币变得常态化,单个公司带来的‘比特币阿尔法’终会缩小;比特币扩容 与政策正常化后,溢价也会被业绩锁定。”
简言之:
“今天你在赌企业囤币;十年后,你可能只剩比特币本身。”
FAQ:关于企业囤币,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
Q1:股票=比特币票根?如何计算企业囤币带来的超额收益?
计算“比特币等效杠杆”:α =(股票市值 - 业务估值 - 净负债)/ 比特币数量。α 越高,股价对 BTC 价格越敏感。
Q2:个人投资者能复制这种囤币策略吗?
技术上可行,但无法获得同等级别的低息融资或会计优惠;多数散户会选择 比特币 ETF 或交易所冷钱包。
Q3:如果出现熊市,公司会抛售比特币吗?
历史显示,以 MicroStrategy 为代表的“旗舰队伍”倾向长期持有,并用股权或可转债融资应对追加保证金,而 比特币价格 下跌反而带来增持窗口。
Q4:政府税率变化会不会打击企业囤币意愿?
资本利得税上调短期会抬升持仓成本,但企业可通过债务融资、税务递延工具延缓缴税,最终激励仍存在。
Q5:美国比特币储备真正落地后,企业相比政府谁更有优势?
政府储备倾向于战略需求+政策信号;企业仍可在二级市场灵活操作,且拥有 比特币衍生品 选择权,机动性更高。
Q6:现在追高上市囤币股,会不会太晚?
关键看 比特币估值中枢 与未来现金流放大倍数。用情景分析:若 BTC = $200k、业务零增长,小公司仍可能估值弹性 3–4 倍;但若 BTC = $50k,高杠杆或反噬净值。
写在最后:一场关于时间的博弈
上市公司正在用资产负债表投票:比特币储备 是抵御法币贬值的最佳武器之一。而 ETF 更像随时可退出的班车。短期看,这场 比特币机构化 的排行榜仍会持续刷新;长期看,当“囤与不囤”不再是新闻,最终决定收益的,依旧是比特币本身的 稀缺性 与 全球采用率。
比特币的世界里,时间既是敌人,也是朋友——关键看你站在哪一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