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大利亚加密投资者画像:17% 成年人入局比特币与主流币

·

调研背景与核心发现

澳大利亚独立金融信息平台 Findler 最新发布的 加密货币调查 成为行业焦点。这份覆盖 1,200 多名 18 岁以上受访者的样本显示,17% 的澳大利亚成年人已持有加密资产,比例全球第四,仅次于尼日利亚、越南、菲律宾。这一数据再次证明“区块链”、“数字资产”、“加密货币”已从极客圈层逐渐迈入主流生活。

年龄维度:Z 世代成为拥抱数字资产的主力军

深入剖析投资人群结构,Z 世代(一般指 1997–2012 年出生)最为活跃。31% 的澳大利亚 Zoomer 表示已买入加密货币,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他们高频使用手机理财、游戏化的交易界面和社媒 KOL 推荐,正把加密资产纳入日常资产配置。
与之相比,X 世代、婴儿潮一代的持有比例不足 10%,但也呈缓慢上升趋势,说明“数字财富”理念正由年轻一代扩散至全社会。

没有购买的原因:大多数人对“如何上车”一头雾水

调查中,仍有约 20% 未持有加密资产的受访者坦言:

  1. 不知道该如何购买
  2. 担心平台安全与合规
  3. 市场波动令人望而却步

👉 如果你也在纠结如何迈出第一步,这里有一份零门槛入门路径图,从钱包选择到首单交易,一目了然。

币种种类:比特币领跑,其他主流币紧随其后

当问到“具体持有哪些加密资产”时,比特币成为绝对王者

“主流币 > 山寨潜力币”的阶梯式布局,反映出投资者对成熟度、流动性的综合权衡:比特币象征“数字黄金”,以太坊承载“DeFi 生态”,“比特币现金”等被视为“支付型货币”。

全球对比:澳大利亚加密渗透率的国际座次

国家/地区成年人加密持有率
尼日利亚32%
越南21%
菲律宾20%
澳大利亚17%
美国14%

(注:数据基于公开调研综合计算,仅供参考。)
多维数据里,亚太与非洲国家领先,证明移动端普及度与法币波动是加密接受度的重要推手。

城市加密生态:10 座城市已成为“零现金生活”试验场

如果说宏观数字是趋势,那么城市层面的落点则呈现 生活化场景

曾经全球首个 加密城市 Agnes Waters(2018 年挂牌)更像示范田:所有商户由当地商会统一培训,直接使用比特币、莱特币结账。这一实践催化了澳大利亚政府对加密税收、KYC、AML 的法规细化。

监管环境:合规红利反向推动用户增长

澳大利亚自 2018 年起实施 “加密资产交易所注册制度”,任何向公众提供买卖撮合的平台必须:

清晰的红线一方面削弱黑市需求,另一方面又为持牌平台带来充足流动性。对用户而言,“合规即安全”进一步降低心理障碍,推动 17% 普及率持续抬高。

热门问题答疑(FAQ)

Q1:普通人第一次买加密货币,需要准备哪些资料?
A:身份证明(护照或澳洲驾照)、电子邮箱、澳洲银行账户完成法币入金即可。若通过持牌交易所,基本 10 分钟完成 KYC。

Q2:澳洲税务局对加密收益征税标准是什么?
A:视持有期限而定。持有 12 个月以内,收益计入个人收入,适用边际税率;持有 12 个月以上,可享受 50% 资本利得折扣。

Q3:比特币 ATM 手续费高不高?
A:大多介于 4%–7%,适合临时急需或小额体验;长期投资者更常用线上交易平台。

Q4:以太坊 Gas 费高怎么办?
A:可以选择 Layer2(Arbitrum、Optimism),或者等待网络低峰期转账,成本往往低于主网 70%。

Q5:被黑客盗走加密资产,澳洲能申请赔偿吗?
A:若平台失责且已投保,可依据保单索赔;自托管钱包则须自行承担私钥泄露责任。

Q6:未来一年,澳洲加密渗透率会到 25% 吗?
A:行业报告指出,若监管继续友好、养老基金逐步开放加密持仓,到 2025 年底冲破 20% 是大概率事件。

写在最后:数字财富正成为澳大利亚新的“软实力”

国家监管城市试点Z 世代用户,加密世界已深深植入南半球的土壤。比特币、以太坊、莱特币不再是代码与 K 线的抽象概念,而是咖啡店扫码结账时的“叮”一声提醒。
👉 如果你想亲身体验这座“数字货币城市”,不妨从这份最新漫游清单开始:1,000 字不到的路线规划,却足以解锁无现金旅行的 8 个惊喜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