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ircle IPO深度解析:稳定币合规化风向标与跨境支付新机遇

·

2025年5月,USDC背后的发行商Circle正式向纽交所递交招股书,拟以24–26美元区间定价,估值约54.3亿美元。若顺利登陆资本市场,这将是全球首家主流稳定币发行商公开上市,对整个加密支付生态与合规进程都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
为什么要关注Circle IPO?

  1. 市场层面
    USDC当前流通量突破615亿美元,占全球稳定币市场份额30%,被公认为“美元稳定币最干净的一张资产负债表”,被誉为机构玩家的首选。
  2. 监管层面
    Circle招股书披露的美国GENIUS法案、欧盟MiCA法规两大监管路径,或将在上市后迅速落地,令行业进入“牌照即护城河”的新阶段。
  3. 投资层面
    贝莱德、Ark Invest等老牌资管巨头的10%战略入股,不仅验证储备合规性,还可能带动更多养老金与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配置。

招股书里的三大关键词

关键词一:稳定币合规

关键词二:CPN网络

Circle计划用IPO募得6.24亿美元中的1.01亿美元专门用于支付网络CPN(Circle Payments Network)的全球扩张。当前CPN已与德意志银行、渣打银行等6家大行对接,可7×24小时以USDC进行跨境结算,相对于传统SWIFT节省70%手续费,年处理交易量已超1.2万亿美元。

👉 想实时监测USDC链上储备变动与审计报告,点此体验一键追踪工具。

关键词三:RWA扩张

在远期路线图中,Circle披露将把USDC抵押品从纯粹的现金+短债延伸至现实资产(Real-World Asset, RWA)。首批试点标的包括办公物业Reits与AA级企业债券,未来可能开放用户用房地产代币作为抵押物铸造局部抵押型稳定币。


上市估值为何缩水40%?

2021年通过SPAC估值高达90亿美元,如今回调至54.3亿美元,原因有三:

  1. 宏观环境:2022-2024加密熊市导致稳定币总流通量从近1800亿美元降至1100亿美元,行业整体再定价。
  2. 超额发行争议:Tether的USDT虽市占48%,却因频繁增发的“印钞”质疑,拉低了市场对稳定币赛道的PE倍数。
  3. 退出压力:招股资料显示现有股东一次性减持1440万股,占供股总量60%,短期抛压较大。

机构视角:贝莱德想“赢两次”

对比市场上流行的“贝莱德只是走了财务投资”观点,笔者认为贝莱德至少布下三重阳谋:


监管路线:美国与欧盟双保险?

美国GENIUS法案

欧盟MiCA法案


常见疑问 FAQ

  1. Q:上市后USDC发行量会大幅增加吗?
    A:招股书并未给出确切增发计划。短期看,Circle仍将延续“按需铸造”模式,重点放在储备透明跨境支付场景,而非盲目扩张市值。
  2. Q:散户如何参与CRCL股票交易?
    A:纽交所上市后,投资者可在支持美股的券商买卖CRCL。对于非美股用户,也可通过加密资产平台间接投资USDC,👉 点此学习如何用USDC做低门槛美元理财
  3. Q:RWA扩张是否会增加系统性风险?
    A:Circle明确将控制商业地产与债券的<20%权重,且首批资产需满足AAA/AA评级,风险敞口不高。但投资者仍应关注官方每月披露的资产清单。
  4. Q:USDC会被CBDC取代吗?
    A:概率极低。Circle董事长Jeremy Allaire表示,未来角色更像“CBDC的跨境结算网关”。根据BIS mBridge项目路线图,USDC可同时兼容数字美元、欧元、港元等多国CBDC,成为流动性中间层。
  5. Q:上市后USDC与USDT会如何博弈?
    A:监管合规将起决定性作用:若美国本土市场GENIUS法案落地,非持牌发行方将被挤出;若法案流产,Tether仍能以流动性和深度维持竞争优势。

潜在风险与对冲思路

领域具体场景可能结果投资者应对
监管突击美国财政部突然收紧稳定币储备要求储备结构被迫重构,收益率下降关注每月审计报告,减少长期仓位
地缘政治中美贸易摩擦升级,USDC在亚太结算受阻支付场景受限、手续费上升多元配置USDT/DAI补充流动性
股东抛压IPO后6个月解禁,大量老股套现股价短线承压,可能带动市场情绪设定分批卖出计划,减少一次性损失

结论:稳定币赛道迎来估值重构

Circle的纽交所敲钟,不仅是一次市值重申的机会,更是稳定币合规化的分水岭:谁能同时拿得到牌照、守得住储备、吃得到支付场景,谁就拥有“互联网时代的美元印钞权”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最直观的交易策略是:

在下一个牛熊周期里,或许我们记住的,不再是某条兰斯洛特链的名字,而是那句“美元从未离开,它只是悄悄上链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