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时间轴
- 2022年6月 香港政府向立法会提交《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(修订)条例草案》,标志着加密资产牌照制度的起点。
- 2022年10月31日 香港金融科技周发布《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》,首次对加密市场表达“开放包容”立场。
- 2023年6月1日 发牌制度正式落地,为未持牌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12个月宽限期。
- 2024年2月29日 首批牌照申请通道关闭,申请热度远超官方预期。
- 2024年5月31日 宽限期结束,未持牌交易所必须停止香港本地运营。
牌照类型与适用范围
香港目前实行双层牌照框架:
| 牌照类别 | 监管主体 | 适用对象 | 关键要求 |
|---|---|---|---|
| VASP牌照 | 香港证监会 | 虚拟资产现货交易所 | 托管、风控、KYC、AML、CFT等全链条合规 |
| VATP牌照 | 香港证监会 | 面向散户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| 额外需要投资者适当性评估、投资者补偿基金条款 |
所有在香港设有实体、或通过市场推广触达香港用户的交易所均需申请,无论中心化还是链上去中心化前端。
已获牌与主动撤回交易所名单
✅ 已持牌并可向散户开放
- OSL Exchange
- HashKey Exchange
⚠️ 已主动撤回申请
- OKX
- HTX(火必)
- Gate.HK
- VAEXC
- QuanXLab
- IBTCEX
👉 点击查看未持牌交易所清退时间表,提前备份资产防止被动下架风险
📌 仍待审批
- Bybit(功能已受限,仅支持部分币种现货交易)
- HKVAX、HKBitEx、BGE、Victory 等四家正处于补充材料阶段
散户须知:合规后的真实变化
- 可交易资产类别
初期仅开放主流加密资产:BTC、ETH、LTC 等市值前十大币种,稳定币及杠杆、理财、借贷全部暂停。 - 投资上限
未满1000万港币资产的“零售投资者”需通过知识测试并设置单一币种持仓上限;专业投资者不受限制。 - 出入金通道升级
传统银行仍谨慎,众安银行 ZA Bank 率先提供合规出金通道;用户需通过链上地址证明来源,禁止第三方 OTC。 - 风控报告
所有持牌交易所须每月向证监会提交代币纳入及审查委员会报告,公开下架高风险资产的流程。
最新监管动态(2025年更新)
- 稳定币专章:财库局在2024年12月公布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第二阶段咨询,要求1:1港元或美元储备、每日第三方审计。
- NFT功能性界定:若收藏品附带收益权、治理权或兑换权,则纳入虚拟资产范畴,需另行申请牌照。
- DeFi边缘测试:对部署在香港节点的智能合约,如若涉及手续费分成或撮合交易,或被认定为“虚拟资产服务”。
对普通投资者的实际影响
- 资金安全性提升:证监会强制 98% 以上资产冷存储,并设立联合保险池,用户若遇黑客损失最高可获50万美元先行赔付。
- 成本增加:交易所须缴纳年费、审计费、保险金,现货交易费或上升 15–30%。
- 市场流动性:初期可交易币种不足20种,短线交易者将被迫迁移至离岸平台,香港本地深度下降。
纳税申报小贴士
香港目前无资本利得税,但持牌交易所须向税务局报送大额交易记录(单笔超12万港币)。短线套利者仍无需申报,企业或大额搬砖需留意后续反避税指引。
常见问题(FAQ)
Q1:我没有香港身份证,但能上香港的持牌交易所吗?
A:可以。持牌平台支持海外护照及地址证明注册,但需额外完成资产来源审查。
Q2:如果我在2024年5月31日之后才把资产撤出已撤牌的交易所会怎样?
A:理论上平台应清退港币及链上资产,延迟提现可能导致法律诉讼,建议提前30天操作。
Q3:未来香港会开放合约、理财和NFT市场吗?
A:2025年内暂无计划。证监会强调“先现货再衍生”分阶段开放,NFT市场则取决于功能评估。
Q4:我可以直接和境外DeFi协议交互而无需牌照吗?
A:若仅个人投资且协议节点不在香港境内、无香港团队运营,目前不在监管范围内。但链上交互仍有技术追踪风险,务必谨慎。
Q5:持牌交易所的API量化接口还会开放吗?
A:仅向通过适当性评估的专业投资者开放,散户账号仅支持网页及App下单。
以上信息基于公开文件整理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虚拟资产市场波动大,投资前请自行做好风险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