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快节奏的数字货币合约交易中,“挂单”与“吃单”这两个动词听起来很像日常用语,却决定了你是否能享受到更低的手续费、甚至影响盈利平衡点。本篇文章将用通俗的语言拆解 Maker(挂单)和 Taker(吃单)的核心差异,配合实例与实操技巧,帮你既能省钱又能提高成交率。
什么是挂单(Maker)
挂单就是你在交易所主动报出一个价格并“挂”在盘口,等待别人来成交。
例如:BTC 现价为 27,800 USDT,你下一笔 27,750 的限价买单并挂在市场。此刻市场没人愿意 27,750 卖,于是你的未成交委托进入了深度,成为该价格的流动性供给者,此时你是 Maker。
- 优点:通常享受更低的 Maker 手续费(如 0.02%)。
- 风险提示:价格如果没到你的挂单,可能错过行情。
什么是吃单(Taker)
吃单则是你立刻吃掉盘口已有报价的行为。
继续上面的例子:你看到有人在 27,800 卖出 1 BTC,于是你立刻下 27,800 的市价买单,成交瞬间你是 Taker,因为你“拿走”了别人的深度。
- 优点:成交快,不担心错失行情。
- 缺点:手续费略高(例如 0.06%),且在剧烈波动时还可能产生滑点。
Maker 还是 Taker?关键看成交瞬间
很多人误把“先下单”与“Maker”划等号,其实在撮合引擎看来:
只要你挂着的价格一直没人做客(成交),你就是 Maker;反之,只要你立刻动了别人的价格,你就变成 Taker。
案例:
小李上午挂 27,780 多单;下午行情急拉至 27,900,他的买单仍孤零零挂着,于是依然是 Maker。
但如果上午有买家直接打到 27,780,小李立刻成交,那就是 Taker。
高频场景变身分析
| 动作 | 深度匹配 | 角色 |
|---|---|---|
| 市价开空 BTC | 接手最新卖价 | Taker ✅ |
| 限价 27,900 买入 2 BTC | 买价低于盘口卖价 | Maker ✅ |
| 限价设定触发止损 | 下单瞬间与挂单成交 | Taker ⚠️ |
常犯错误与自查清单
- 我用低吸策略,误把高频补仓算 Maker —— 实则快速成交,身份已是 Taker。
- 挂单止盈止损,市场刚好触及目标价,于是瞬间吃掉对手单 —— 也是 Taker。
- 误以为“老子先挂的单”就是 Maker,结果买单正好与市价对齐,全部秒成。
如何真正享受 Maker 优惠
- 提前挂单:把价格设在距离现价 1–3 个 tick 之外,深度不足更容易撮合出 Maker 之路。
- 观察盘口放量:「盘口买卖墙」厚的区间挂 Maker 单=.=成功率更高。
- 计划分批建仓:逐档递增/递减挂限价,提高 Maker 概率,降低整体成本。
合约术语速查表
- 趋势:大方向上涨、下跌或震荡。
- 支撑位:市场普遍认为跌不动的价位,多单建仓点。
- 阻力位:止盈或做空的位置。
- 止盈/止损:盈利或亏损达到阈值后由系统平仓。
- 浮盈浮亏:未平仓状态下的账面损益。
- 加仓/补仓:顺势加码或逢低补单。
FAQ:读者最常问的 6 个问题
Q1:我挂在买一价但没成交,是不是 Maker?
A:只要留在盘口,就仍是 Maker;但如果对手盘吃下你的价而即时成交,你就是 Taker。
Q2:Maker 手续费一定是万 2 吗?
A:各平台不同,有的低至万 1.5;请以账户 VIP 等级或活动公告为准。
Q3:为什么我用市价止损反而比计划亏得多?
A:市价单即 Taker,直吃盘口,剧烈波动时产生滑点,建议改用触发式限价止损。
Q4:挂单长时间没成交怎么办?
A:设置委托前有效期或监听行情自动撤销后重挂,避免冻结保证金。
Q5:能否同时使用 Maker 与 Taker 策略?
A:可以。大单建仓用 Maker,短线止盈用 Taker,合理搭配降低成本。
Q6:不同交易所的 Maker/Taker 机制一样吗?
A:规则基本一致,但手续费率、撮合队列、隐藏委托等功能均有差异,搬砖前务必阅读条款。
小结与步骤回顾
- 挂单 (Maker) 让你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并享受低费。
- 吃单 (Taker) 让你立刻成交但需支付更高手续费。
- 真正决定身份的,是最后一次撮合状态。
- 合理结合二者,可降低数字货币合约交易成本,提高策略执行力。
只要记住一句话:让对手找你成交 = Maker,你去碰对手盘 = Taker。复盘 K 线、记录手续费,你的每笔交易成本都会肉眼可见下降。祝你单子越下越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