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股三大指数全线回调,加密货币概念股爆发的背后逻辑

·

市场概况:短线调整 vs. 长期向好

北京时间12月5日,恒生指数、恒生科技指数、恒生国企指数同步下挫,跌幅分别达到0.92%、0.77%、1%,报收于19560.44、4370.22、7014.13点。
导致今日疲软的因素大致有三:

关键词:恒生指数、恒生科技股、港股反弹逻辑、港股市场预期、能源股回调

不过,港股估值已触及政策“底部区间”。海通证券指出,自9月24日以来多项加码政策集中落地,最新经济高频数据已出现改善迹象。叠加最新卖空比例下降(恒指16.42%/科技指数18.53%/国企指数16.59%),港股底部特征进一步强化,中长期资金或正在寻找回调后的上车窗口。


加密货币概念股何以“一枝独秀”?

代表个股涨幅核心催化剂
博雅互动+22.49%加密资产持仓比例高
雄岸科技+14%区块链服务器订单激增
美图公司+6.29%“AI+NFT”双轮驱动

市场给与这么高的热情并不意外:

  1. 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,全球总市值已经逼近2万亿美元,加密牛市的财富效应快速外溢至港股“加密货币概念股”。
  2.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提名 Paul Atkins 出任SEC主席,该人物一贯主张放松监管,“去枷锁”预期进一步增强。
  3. 港股通新增对加密ETF的底层资产敞口,北水南下买加密替代品的窗口期出现。

👉 想提前捕捉下一轮港版“加密货币主升浪”,这几招很关键!


苹果、券商双轮助攻的上涨逻辑

苹果概念“暖风”从何而来?

关键词:苹果供应链、AI手机换机潮、丘钛科技业绩弹性

券商股小幅回暖的逻辑

光大证券领涨2.82%,本质上反映的是政策托底交易活跃度的预期,而非业绩短期反转。


传统板块为何士气低迷?

板块跌幅代表下跌主导因素
煤炭蒙古能源 −4.55%煤价“有底无高”、供给过剩
家电海信家电 −3.08%特朗普关税再提、美国市场份额受损担忧

煤炭端:若山西增产7000万吨预期兑现,2025年边际供需将进一步转弱。
家电端:短期受挫于关税预期,长期仍具备新兴市场补量逻辑,不宜一刀切看空


案例拆解:黑芝麻智能11%暴涨的“指数牛”

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意味着什么?

过去两年,通过“指数化”撬动涨停的案例屡试不爽。黑芝麻作为智能驾驶芯片稀缺标的,短期情绪溢价显著。

必须关注的下一个催化点

  1. 美联储12月议息 → 美元流动性或再度利好科技成长。
  2. 中国在岸房企“白名单”落地 → 港股地产股估值能否再度修复?
  3. 腾讯/阿里三季报披露 → 港股科技权重股盈利拐点是否临近?

👉 点击一次,查收你最关心的催化事件时间表!


常见问题与解答(FAQ)

Q1:恒指19500附近是否已“跌无可跌”?
A:政策底形成后,尤其卖空比例连续两周下滑,表明抛压缓和,但仍需等待南向资金日均流入回到80亿港币以上,才具备趋势反转信号。

Q2:加密货币概念股景气能否持续到2025?
A:核心观察点是比特币能否站稳10万美元上方60日。若能,机构配置将从战术性主题提升至战略性资产,港股纯“加密货币持仓”标的仍具上行空间。

Q3:煤炭与家电板块还能补仓吗?
A:短期兑现逻辑弱,煤炭看估值修复至少要到明年Q2;家电出口占比高的公司需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细则落地,再择时低吸不迟。

Q4:苹果AI入华概念股中,谁弹性最大?
A:光学镜头(丘钛)、金属中框(比亚迪电子)业绩与iPhone出货量高度挂钩;若“AI换机潮”销售超预期,两者估值具备30%–50%上行区间。

Q5:回购贷款政策强刺激,为何券商涨幅有限?
A:关键是成交金额尚未放量。新规只是释放“流动性工具箱”,真正触发行情需看日均成交金额能否破2000亿港币。

Q6:恒指看涨期权如何布局?
A:关注22000–22500行权价的2月合约,隐含波动率目前位于今年25%低位,买入成本较低,时间价值损耗相对温和。


结语

港股当前看似萎靡,实则潜藏三大引擎:

在震荡的熊市尾声阶段,真正拉开回报差距的核心是选股能力与对催化节点的提前埋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