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纯信深度解读央行数字货币:数字人民币如何重塑支付格局与人民币国际化

·

自数字人民币在多城试点以来,“央行数字货币”“数字钱包”“数字支付”等关键词便频繁登上热搜。围绕其渗透率、对支付宝/微信的冲击、国际化前景与使用限制,舆论始终火热。以下是复旦大学张纯信教授与南都的深度对话精华,兼顾学术视角与大众关切,帮助你一站式弄懂数字人民币的现在与未来。


数字人民币渗透率:18%已尝鲜,三年追平移动支付

张纯信团队最新的问卷调研显示:

对“数字人民币何时辐射全国”,张纯信给出时间表:

“三年左右与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达到同等渗透率,并兼容互通。”

现有支付格局会被颠覆吗?答案出乎意料

很多人认为“国家队”一出,第三方支付必死。但张纯信强调二者并非零和。

简言之,数字人民币像轨道,第三方仍是列车,双方跑在同一条高铁线上


未来支付方式:数字货币为何必然主导?

张纯信给出两大硬核理由:

  1. 效率高、成本低:可7×24小时结算,跨境秒级到账,纸币的印刷、押运、防伪成本全部归零。
  2. 安全性再升级:相比偷盗实体钞,破解加密数字钱包的技术门槛与司法成本极高。

一旦替代部分M0(流通中现金),贷款、理财、保险都将运行在数字钱包之上,整个银行体系迎来“账户式→代币式”大迁徙。


国际化路径:从双边场景到多边网络

美元之所以强势,根源在于全球贸易清算长期被其垄断。数字人民币有望从两条路径撕开口子。

更低费率、更快到账、更强监管透明度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‘新三驾马车’。”张纯信补充道。

监管与资本账户:分层推进、沙盒先行

谈及跨境最大挑战,张纯信将其拆成“国外采纳+国内制度”:

制约维度突破口近期案例
海外用户习惯以游客消费、冬奥会支付为切入口,降低切换成本冬奥期间外国运动员可在冬奥村任一商户“碰一碰”付款
中小企业顾虑携手中资银行“走出去”,为当地商户提供技术 SaaS义乌试点小额贸易,以数字人民币结算
资本账户管理采用分层额度、小额豁免、消费优先的温和策略央行正研究DCEP在海南自贸港的跨境沙盒细则

“会被限制用途,回到粮票时代?”——功能不是枷锁

针对公众担忧“数字货币=管死每笔支付”,张纯信直言是误读。

简言之,“指定用途”只在有合约约定的场景生效,并非日常花个咖啡钱都受限。


地方红包为何限定商户与时间?

不少城市用“数字人民币红包”刺激消费,但往往限时、限店。

张纯信解释这是沙盒阶段的“财政精准滴灌”——

  1. 范围窄、周期短,才能把漏洞和洗钱风险降到极低;
  2. 试点完成后,当“全场景、全时可用”达成,政府便可像发普通补助一样,更省钱、更高效。

换句话说,今天的“限制”是为了未来的“无感使用”铺路


全球视角:为何中国跑得最快?

不少国家被去中心化金融(DeFi)搞得焦头烂额:
“监管真空→野蛮生长→暴雷→忙灭火”无限循环。

中国打法则不同:

👉 读到这里,你是否在考虑把数字人民币加入企业跨境结算工具包?这份实战指南值得一读!


结语:央行数字货币是技术与治理的赛跑

金融普惠国家安全,再到人民币国际化,数字人民币承载着多重使命。张纯信提醒:

“技术落地只是上半场,制度博弈与全球治理才是决定终局的下半场。”

未来三年,既是数字人民币的场景爆发期,也是中国向世界输出“央行数字货币方案”的窗口期。对政府、企业乃至个人,理解并提前布局,才能真正分享到这场货币形态革命的红利。


常见问题(FAQ)

  1. 数字人民币目前只能在试点城市用吗?
    不完全。只要交易双方钱包都在线,异地也可转账;线下商户若已升级POS,可全国通用。
  2. 开通数字钱包是否强制实名?
    不强制。可按需选择“匿名钱包、弱实名、强实名”多级体系,满足小额匿名与大额合规的多元需求。
  3. 数字人民币会产生利息吗?
    官方版本无息。若你将其存入银行子钱包,则与普通活期储蓄一样享受利息。
  4. 是否支持向海外个人直接汇款?
    目前仅限受邀场景的跨境试点;全面开放需待监管沙盒和货币互换协议逐层落地。
  5. 手机断网还能付款吗?
    可以。数字人民币支持“离线碰一碰”双离线支付,但仍需收款方后续联网记账。
  6. 如果手机丢了,钱包里的钱会丢吗?
    不会。App 可用密码、指纹、人脸识别等多因素挂失,且密钥分段加密,即使破解芯片也拿不到完整私钥。

👉 想快速追踪数字人民币的最新跨境动态?点这里持续更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