押中美債 RWA 之後,Ondo Finance 下一階段的關鍵動作

·

記得 2023 年年初,當大多數 DeFi 協議還忙著為熊市尋找敘事時,Ondo Finance 已經默默把美國國債搬上鏈。一年過去,RWA(Real World Asset)賽道市值從 1 億美元暴漲至 8.63 億美元,而 Ondo 佔據 1.25 億美元,穩坐第三把交椅。亮眼成績也收穫更多關注,Coinbase 把 ONDO 列為上幣觀察,_token_ 流通在即。然而,高潮之後往往才是真考驗:早一步押中美債的牌已經打響,Ondo 還需補上哪些缺口,才能繼續領跑?

一、回顧:為何「美債 RWA」成了第一波淘金熱?

傳統資產上鏈的故事早已有之,可為什麼偏偏是美債率先跑通?

  1. 無需教育市場的利率預期
    在聯準會高利率週期裡,短期美債年息 5% 比比皆是。與其讓穩定幣在錢包沉睡,不如換成鏈上美債賺固定收益——風險低、收益穩,投資者決策門檻極低。
  2. 合規與流動性的雙重利好
    美債是全球交易量最大、流動性最充裕的資產之一,再加上美國債券市場的監管框架清晰,方便機構「拷貝」一份鏈上憑證。
  3. 槓桿爆破後的風險厭惡
    2022 年熊市擠泡沫,高 APY 的 DeFi 礦池後繼乏力。投資人從「槓桿挖礦」轉向「風險可控的現金管理」。此時一副「美債 + 區塊鏈」的組合拳,正好填補了市場空白。

👉 想了解美債 RWA 跑贏 DeFi 的真實原因?

這三大因素疊加,被 Ondo 精準踩中。於是有了:
代幣化美債基金$OUSG*、*生息穩定幣$USDY貨幣市場基金$OMMF 三箭齊發,短時間攻入 RWA 頭部。

二、Ondo 的兩條產品線:合規合規,還是合規

在大眾眼中,Ondo 是典型的「前端合規、後端開放」的多層結構:

看似完美,但深入拆解,仍有細節可圖:

2.1 $USDY:搶占生息穩定幣先發優勢

USDY 機制簡潔:底層持有短期美債與活期存款,收益每日結算並直接反映到 token 淨值,類似鏈上「貨幣基金餘額寶」,TVL 6,500 萬美元。

風險點:USDY 由破產隔離 SPV 發行,雖強制信託架構,但二級市場流動性仍取決於造市商深度。一旦規模暴增,買賣價差或擴大。此時 Ondo 需引入更多券商型做市以及鏈上 AMM,來平滑掉波動。

2.2 $OUSG:針對機構的「鏈上 T-Bill ETF」

OUSG 瞄準大型機構,底層買入 BlackRock 的 SHV ETF,目前規模 1.14 億美元。相比 Mountain Protocol 後來推出的「同質產品」,OUSG 更突出「真實 ETF 貨架」,便於會計入帳。

然而在「鎖倉借貸」這一環,目前僅接受 USDT/USDC/DAI/FRAX 4 種穩定幣,利率靠市場博弈。倘若能在 Flux 上引入「浮動利率 + 跳升機制」,把潛在清算溢價分給出借人,就能進一步提升資金利用率。

2.3 $OMMF:尚未啟動的隱藏牌

SEC 合規貨幣市場基金的敘事,在 2023 年被 Superstate 炒得火熱,但至今未上綫。一旦產品核準,Ondo 擁有前端合規經驗與後端借貸基建,只需接手便能無縫對接,可視為後手殺招。

三、市場側的壓力:同質競品正在「包圍」

Ondo 若想守住份額,需要抓住三張牌:

  1. 資產多元化——從「純美債」延伸至投資等級公司債、高評級商業票據,甚至短端浮息債券。這既能提升收益,也能降低與競品的正面衝突。
  2. 流動性激勵——把代幣經濟模型與質押/借貸挖礦深度綁定,讓長達 5 年的解鎖期轉成協議飛輪,而非砸盤壓力。
  3. 跨鏈擴張——目前 80% TVL 集中在以太坊主網,一旦 Layer2、Solana、Cosmos 需求升溫,率先 Multichain 部署即可搶佔增量。

👉 把握機構入場前的紅利窗口期,立即體驗鏈上美債 RWA 操作指南。

四、代幣經濟:5 年長線鎖倉,如何與社區共贏?

ONDO 總量 100 億枚,現僅 14.3% 流通,剩餘超 85% 需分五年線性解鎖。團隊與私募投資者要到第六年才完全自由,這是雙刃劍:

Ondo 基金會最新提案顯示,52% 的代幣將用於生態激勵。可預見三大玩法重點:

  1. 借貸池早鳥獎勵:為 Flux Finance USDC/OUSG 池設置動態排放,早期 LP 可獲「量價兼收」的雙重回報。
  2. 跨鏈橋搶補貼:與 Wormhole/LayerZero 合作,為向新公鏈遷移的 OUSG 提供額外 ONDO 獎勵。
  3. 實物資產治理:或將解鎖 ONDO 的另一身份——對新增底層資產、費率調整的治理投票權,逐步培育「持幣者即債券持有人」的社區文化。

五、未來 12 個月的「補功課」清單

維度已做之事還需補強
資產端純美債、貨基公司債、CLO、浮息票據
結構端SPV 隔離、信託受益保險投資組合雙層投保
流動性端單一以太坊Arbitrum、Base、Sol
合規端KYC-閘門逐步放寬 KYC 級別
激勵端簡單排放動態權重收益樂高

只有把這5塊拼圖補齊,Ondo 才能擺脫「美債搬運工」的單一圈層印象,成為真正意義的「RWA 資產超市」。

FAQ:讀者最常問的 5 個問題

Q1:用戶如何快速判斷 Ondo 各產品風險高低?
A:$OMMF ≈ 貨幣市場基金 → 風險最低;$USDY ≈ 短債 ETF → 風險低;$OUSG ≈ 短債 ETF 套利 + DeFi 杠桿 → 風險中等,請視自身流動性需求選擇。

Q2:非美國人能直接買嗎?
A:Ondo 前端要求 KYC,但非美國護照持有人(加拿大、歐盟等)大多可通過,具體以 KYC 頁面情況為準。

Q3:ONDO 代幣現在是否具備現金流屬性?
A:目前僅用於治理與激勵;官方路線圖提到的「協議費回購」仍在評估階段。

Q4:若升息週期結束,16% 的美債收益趨近於無,Ondo 產品還有吸引力嗎?
A:屆時 Ondo 可能將底層資產轉向投資等級公司債或浮息工具,保證與 SoFR 掛鉤,仍能維持「高於穩定幣收益」的賣點。

Q5:如何避開高額 GAS?
A:Ondo 已在 Arbitrum 測試環境部署 beta 版本,官方預計 Q3 完成主網遷移。架好錢包即可在 Layer2 直接鑄造 $USDY、$OUSG,GAS 費用低至 ~0.2 美元。


從搶跑美債 RWA 藍海,到未來可能覆蓋「全球優級債券鏈上ETF」的新敘事,Ondo 已經騎上浪頭。但市場從不畏「最快」,只怕「最穩」。能否補上資產多元化、跨鏈流動性及社區激勵這三塊短板,將決定 2025 年它是否仍是 RWA 賽道的領跑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