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来自2018的“勿外传”风暴
2018年初,徐小平在500人微信群高喊“区块链顺之者昌、逆之者亡”。这条“绝密”语音意外外泄,迅速点燃市场。比特币、加密货币、区块链技术瞬间从极客圈蹿上热搜。那一年,比特币价格从972美元一路狂奔至2万美元,又在两个月内跳水65%。十年暴涨数百万倍的戏码,让人分不清这是未来货币,还是金融史上最大的投机狂欢。
货币价值到底来自哪里?
国家主权视角
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阿代尔·特纳指出,现代货币之所以能流通,是因为国家用它征税与偿债;如果没有政府背书,美元、人民币也只是一张纸。
普林斯顿教授哈罗德·詹姆斯进一步补充,货币是社会信任与主权的混合体——私人货币历来罕见,因为稀缺性不足以支撑共识。
加密货币的悖论
比特币恰恰想拆掉“国家”这台信任引擎。它用数学共识(PoW)与分布式账本取代央行:
- 优点:总量2100万枚恒定,任何人都能查看账本。
- 缺陷:价格波动剧烈,无法计价,流通场景极窄。
各国政府“四象限”态度图
| 类型 | 代表国家 | 态度总结 |
|---|---|---|
| 准货币 | 日本、德国 | 合法,具备部分数字货币属性 |
| 资产 | 美国、加拿大 | 合法,课税但不承认货币身份 |
| 灰色地带 | 印度、俄罗斯 | 不违法也不合法 |
| 完全禁止 | 泰国、厄瓜多尔 | 立法严禁交易 |
即便最友好的日本,也要求交易所实名、反洗钱,而非任其匿名流通。去中心化遇上监管现实,共识始终摇晃。
恒定总量=免于通胀?只是把通胀换了地方
经济学家努尔·鲁比尼犀利拆解:
- 比特币总量2100万是伪命题
主链分叉已诞生 Bitcoin Cash、Bitcoin Gold 等“新币”,加上每天数百种 ICO 代币,货币供给实际上爆炸式增长。 - 通缩或致大萧条
若比特币真的成为唯一货币,所有商品与服务价格将持续下跌,债务实际价值反而上升,可能触发“债务-通缩螺旋”。 - 挖矿耗电=隐形通胀
一台矿机的年耗电可抵美国家庭 30 年的用量,气候成本由全社会买单,这难道不是另一种“铸币税”?
匿名、自由与政治乌托邦
“比特币是无政府资本主义的图腾。”——道格·亨伍德
- 暗黑网络爱它的匿名:毒品、军火的“数字现金”。
- 赛博自由至上主义者迷恋它挑战国家铸币权。
- 现实却啪啪打脸:一旦链上地址补完 KYC,隐私神话瞬间破灭。
泡沫破裂会拖垮经济吗?
- 体量全球房产总市值约 280 万亿美元,比特币巅峰期仅 0.1%。
- 杠杆若以保守估计的2倍杠杆计算,加密货币整体崩盘对宏观影响有限。
- 传染但交易所、稳定币与 DeFi 的嵌套杠杆若失控,裂痕会放大。
特纳提醒:别把房地产式风险与比特币等同,后者的动荡更似科技股。
区块链技术本体:革命 or 改良?
“十年做到电子邮件”的尴尬
- 互联网诞生5年就普及了电子邮件;
- 区块链十年却只有加密货币规模应用,其余试点项目大多还是 MNPoC(最小可行概念验证)。
仍待攻破的瓶颈
- 性能以太坊每秒处理15笔,Visa峰值 6.5 万笔。
- 互操作缺少 TCP/IP 级标准化协议。
- 隐私与合规公链开放式账本的透明化,与公司级数据孤岛矛盾。
监管型数字货币 CBDC 的弯道超车
IMF 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预言:央行数字法币混合区块链与许可网络,或把“去中心化”纳入合规轨道。届时,比特币价格将因“匿名货币需求”下滑而长期承压。
常见问题 FAQ
- 比特币矿工越少越安全吗?
不是。算力集中在少数矿池,若发生 51% 攻击,成本远低于你的想象。 - 我家旧电脑能挖比特币吗?
不能。现在基本都是定制 ASIC 比拼电费,你的老显卡更适合作 NFT 创作机。 - 为什么机构开始买比特币?
对冲宏观风险+流动性好+可 24h 交易。耐心拿 3–5 年,赌的是共识放大,而不是当日常货币用。 - 区块链+供应链金融就是未来?
纸面方案很美,但多数仍停留在“增信”而非“信用替代”。没有法律强制的智能合约,违约依旧是 1 块钱诉讼。 - 是否应该 All in 加密货币?
别。在可承受损失范围内配置 1%-5% 做卫星资产即可,用它撬动投资组合波动率的β,而不是做生活费的α。
写在最后:信仰与投机的距离
比特币狂热最终留下两条路:
- 技术革命:央行、企业把区块链嵌入现有金融秩序,交易成本下降但铸币权依然掌握在国家手里。
- 资本泡沫:当叙事无法兑现,价格崩塌只留下一行代码与断电后的矿机废铁。
下一次顶部如何辨别?留意三个指标:
- 主流财经频道全天谈比特币;
- 出租车司机荐币;
- “区块链+掏粪”白皮书都能融到 3 千万美元。
届时,或许又到了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