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别价格猜测:如何科学制定「定投」和「定抛」策略

·

假设比特币重回 3.5 万美元,你还敢继续定投吗?当市场下跌 20%,你会毫不犹豫地抛售,还是耐心持有?看完这篇,或许你会重新理解「长期主义」与「市场博弈」的真正含义。

为什么过去的 3.5 万美元与 2,500 美元止损线并不神秘

早期的加密熊市复盘里,我常把「减半即高点」的经验套用到 BTC 与 ETH:

前一轮牛市顶部,BTC≈7 万 USD、ETH≈5,000 USD;循 50% 跌幅推算,得出 3.5 万与 2,500 美元两条线,便心安理得喊出口号——“破线就定投”。

这个「经验法」工作前提是:熊市跌幅不会低于 50%。一旦前提失灵,整条策略链立即崩塌。

经验法的三大盲点

  1. 过度依赖历史区间:加密市场才经历不足三轮完整牛熊,样本量远不足以做统计显著推断。
  2. 忽略标的内在变化:DeFi、NFT、Layer2 等版块轮番点火,ETH 的叙事强度远高于上一周期。
  3. 行为金融学陷阱:人性恐惧时抛售、贪婪时追高,导致「杀跌」经常打破所谓的技术支撑位。
与其纠结某条「万能线」,不如思考:「在无法预判价格的条件下,我怎样才能让投资决策不受情绪裹挟?」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我逐渐减少固定点位定投,转而提高“永久持仓”比例的根本原因。

重新定义「定投」:把时间当朋友,而非把价格当敌人

关键词回归:定投、成本摊平、长期主义、现金流、心理承受力

要点旧思路新思路
触发条件单一价格到点固定时间/现金流占比
风险指标跌幅是否>50%持仓成本与可承受回撤
目标抄底跟随标的长期成长
核心变量猜测价格纪律执行+现金流管理

步骤拆解:让成本曲线与生命周期同步

  1. 收入乘数法:每月拿出税后固定百分比(例如 5%–8%)买入,淡化点位。
  2. 下降调节法:当市值单日跌幅>20%,可增投当月额度的 1.5–2 倍,防止错失脉冲行情。
  3. 阶梯仓位法:预设三条心理回撤带(-30%、-50%、-70%),每击穿一条线就把次年现金流安全垫调高 20%,兼顾防守与进攻。

👉 想让定投更省心?这里告诉你如何用「收入乘数法」穿越牛熊


让「定抛」逻辑同样摆脱剧本

早期的「定抛」规则是“高点回撤 20% 清仓”,却隐含着一个粗暴假设:此后 2–3 年内不会再创新高。现在我们能看到:

用「阶梯式卖出」替代一次性定抛

  1. 划定 A、B、C 三个回报区间

    • A 区间:盈利 100%–300%,卖 10–20%,锁定生活费或等价稳定币。
    • B 区间:盈利 300%–500%,卖 20–30%,补足家庭应急金、教育基金等长期目标。
    • C 区间:盈利 >500%,再卖 30%,剩余筹码进入「永久仓」,参与下一轮红利。
  2. 时间与价格双重触发:每隔 90 日无论涨跌都复盘一次,当币价在连续 60 日触碰 B 或 C 区间,再启动对应比例抛售。

👉 全面解析「阶梯式卖出」:把浮盈变铁盈,却不踏空后半程动能


案例解读:两种策略在相同行情下的绝对差异

假设 Alice 和 Bob 都在 2021 年牛市顶部进场,各投入 10,000 美元买 BTC。

时间市场事件Alice(旧版定抛)Bob(阶梯卖出+现金流定投)
2022-11BTC 回撤 20%,Alice 清仓剩余 12,000继续持有
2023-03BTC 回到 3 万空仓观望卖出 20%,落袋 6,000
2025-03BTC 冲至 12 万成本线外,无可为卖出 30%,再落袋 36,000
总计获利+2,000+42,000

数字仅为案例示意,却足够说明:纪律>猜测


常见问题 FAQ

Q1:如果我只拿得出月薪 3,000 元,如何设置定投比例?
A:先用 50–30–20 现金流模型。即生活支出 50%、储蓄 30%、投资 20%。3,000×20%=600 元即可按月定投。比例守住三年不变,收益率远比一次性抄底稳。

Q2:担心熊市无限下跌,定投是否越套越深?
A:用「最大回撤可视化」工具查看标的过往跌幅(-70%~-85%),提前设立心理底线。若总资金回撤 > 底线,就暂停定额,把现金流改投货币基金,等市场企稳再重启。

Q3:ETF 和链上现货,哪个更适合做定投?
A:ETF 无钱包门槛,适合初学者;链上现货可参与 DeFi 再质押,收益叠加,但需做好私钥管理。两者可并行:大额长期 ETF,小额链上机动。

Q4:定投周期设置多长最合理?
A:统计表明,无论按周、按双周还是按月,对 5 年以上复合收益率影响差异 < 3%。请优先匹配自身工资发放节奏,避免“等补仓”心理扭曲操作。

Q5:定抛是否一定要设止盈点?
A:不必须。若资金没有短期使用计划,任何卖出都等于立即失去该仓位后来的上涨空间。止盈点更多是心理安慰剂,重点是提前写进交易计划并严格执行。


结语:把「市场先生」当作参照系,而非指挥家

定投与定抛的最大敌人并非熊市,而是你妄图预测价格的傲慢。当我们用现金流、纪律、阶层式仓位这些可量化工具替代情绪,就能真正与未来共舞,而非与价格缠斗。熊市不再是灾难,而是长期主义者的盛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