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 BitUniverse CEO 陈勇与链闻总编辑刘锋独家对话内容,全面解析数字货币投资新范式、量化交易的崛起路径及普通人入门的正确姿势。
过去 24 个月我“依旧笃定”的三件事
- 区块链会逐层重构价值中介,而非简单取代银行或支付公司;
- 比特币仍是“价值存储+宏观对冲”双属性 的核心资产;
- 在监管缺位早期,技术分析与量化模型是唯一比“感觉”更可靠的决策工具。
这三点也是 BitUniverse 产品设计的底层逻辑。
十余年金融危机变迁,正在复制到数字货币
关键词:金融危机、价值存储、量化交易
- 2008 传统金融危机:主权货币超发,民众渴望可抵御通胀的新资产;
- 2017 ICO 泡沫:资产发行门槛骤降,“空气币”泛滥,投资者亟需数据驱动的风险过滤;
- 2020-2025 当下:交易所百家争鸣,比特币已占加密总市值 60%+,市场需要专业系统化工具分辨信号与噪音。
此时引入量化交易,相当于把“华尔街之精算模型 + 数字货币 7×24 交易”合二为一,效率呈指数提升。
投资人必读:数字货币领域四年的轨迹对照表
传统金融时间轴 | 与对应数字货币事件 | 关键词 |
---|---|---|
19 世纪铁路债券融资 | 2017 ICO 投机潮 | “新事物α” |
1929 大萧条 | 2018 市值蒸发 80% | “泡沫出清” |
1980 程序交易萌芽 | 2020 网格、CTA 兴起 | “量化元年” |
四类交易者画像与最适合你的策略
投资者类型 | 特征 | 推荐策略 | 风险提示 |
---|---|---|---|
专业交易员 | 高杠杆、高频 | 高频套利、做市 | 基建成本极高 |
「老韭菜」 | 有认知缺系统 | 网格交易、CTA | 严格执行止损 |
「理财用户」 | 时间少、求稳 | 定投 BTC + 量化基金 | 谨防山寨币 |
「新韭菜」 | 追涨杀跌 | 小额试水教育仓 | 必设硬止损线 |
👉 一文看懂网格年化 70%+ 的真实案例拆解
量化交易到底在赚哪三笔钱?
- 时间差价:1-100 毫秒级别的做市商价差——高频套利,用服务器比手速;
- 波动差价:1 小时-7 天级别的震荡行情——网格交易持续低买高卖;
- 宏观差价:1 个月-1 年级别的趋势行情——CTA 策略捕获大趋势收益。
这三档横截面收益模型,本质是把“行情混沌 α”拆成可量化的确定性。
5 个瞬间看清:为什么 70% 的头寸将交由算法托管
- 瞬间 1:凌晨 3 点,中心化交易所大额抛盘,网格策略已自动挂单吸货。
- 瞬间 2:早 8 点,USDT 汇率异常,做市策略先于人工 47 毫秒对冲。
- 瞬间 3:午盘 BTC 跌破 90 日均线,CTA 空头趋势加 1.5 倍杠杆。
- 瞬间 4:午后 ETH Gas 费突升,套利脚本发现 DEX/CEX 价差 2.1%,即刻跑单。
- 瞬间 5:深夜 Libra 监管新闻突发,情绪指标触发止损,账户自动平仓 20%。
单纯靠人力,无法在高并发情绪洪流中与量化军团抗衡。
FAQ:小白也能上手的量化问答
Q1:我只有 1000 USDT,也能跑网格吗?
A:可。BitUniverse 网格交易支持 10-100 分区模式,资金不足时可选用“迷你格”,随行情震荡仍可年化 20-45%。
Q2:网格最怕单边大跌怎么办?
A:在开启网格前设置“止损底线”,一旦触及底线系统自动清仓;同时可叠加“反向 CTA 策略”对冲。
Q3:不懂编程,如何部署量化脚本?
A:选用交易所已内嵌工具即可,真正的“零代码”。用 API KEY 一键绑定交易所,3 分钟上线。
Q4:是否需要 24 小时盯盘?
A:完全不用。策略是 7×24 驻云服务器,仅在手机端接收每日盈亏日报。
Q5:量化工具会跑路或作恶吗?
A:选择只读权限API 便可彻底隔离资产;BitUniverse 亦不托管用户资产,仅提供算法通道。
普通用户避坑清单
- 不买小众币网格:低流动性会“空扫网格”,反而越套越深;
- 不开 20 倍以上高杠杆:在 7×24 全天候市场,30% 回撤可随时爆仓;
- 不依赖单一交易所:多交易所搬砖套利+备用 API Key,确保订单可成交。
👉 免费领取 7 日网格量化体验包
2025 尾声展望:比特币、交易所与 Libra 的三足鼎立
赛道 | 承担职能 | 市场规模预测 | 关键词 |
---|---|---|---|
比特币 | 价值存储 | > 2 万亿美元 | “数字黄金” |
头部交易所 | 资产流通 | 300-500 亿美元净利 | “超级节点” |
Libra/DC/EP | 全球支付 | 基础服务费万亿级流水 | “普惠金融” |
当基础设施建设完毕,“区块链技术本身”将退居幕后,由量化工具与智能合约把宏观最优解转译为微观操作指令,形成新一代自金融社会。
总结一句话
在未来三年里,有关数字货币的任何资产决策,不接入量化模型,就像 2025 年不用智能手机。
此刻若能借工具踏进 10% 的早期实践者行列,就比 90% 仍在刷屏“涨跌神贴”的对手,先行整整一个周期。